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空间文化、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哲学思考
作者:
闫国疆
出版日期:
2024年4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1.17 MB
报告字数:
6780字
所属图书:
中华文明统一性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04.60-69
邢广程
范恩实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记忆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是传承发展的主体建构与内驱力;然后阐述了传承发展的根脉与自我规范过程中的资格界定和权益获取即身份认同;最后介绍了空间文化是塑造记忆、建构身份、传承发展的隐性教育与软力量。
关键词:
文化传承
身份认同
社会记忆
空间文化
作者简介:
闫国疆:
新疆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报告
文化世界范式的空间进展
离散族裔的跨文化身份认同
跨文化传播中的虚拟共同体
数字加密艺术技术创新发展报告
促进开放式扶贫贵阳共识(2015)
文化视野下的特色小镇建设
传统家训的历史评析与当代价值
关于新政策背景下广州牙雕保护的调研报告
江苏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洛阳市家风家训馆建设调研报告
文章目录
·
记忆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传承发展的主体建构与内驱力
·
身份认同:传承发展的根脉与自我规范过程中的资格界定和权益获取
·
空间文化:塑造记忆、建构身份、传承发展的隐性教育与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