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发展与分化中的当代老年妇女群体

作者:
贾云竹 谭琳
出版日期:
2014年10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0731字
所属图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基于“六普”和“五普”的数据资料和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本文发现,目前中国老年妇女群体的主体是中低龄老年人,她们健康状况良好,积极参与社会和家庭事务;相对同龄的老年男性,老年妇女在许多方面依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境地。受到城乡、年龄、健康、受教育状况、婚姻以及曾就业状况等影响,当代中国老年妇女并非一个同质性的群体,分化和差异成为当代中国老年妇女群体的一大特点,其中农村、高龄、失能和丧偶老年妇女群体尤其值得关注。建议在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策略中,既要重视发挥中低龄老年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积极作用,又要针对弱势老年妇女制定倾斜性政策,使她们有机会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关键词:

社会性别社会地位老年妇女

作者简介:

贾云竹:女,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谭琳: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 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 妇女研究所所长。

文章目录
10年间中国老年妇女的人口特征及变化
  • (一)总体规模增幅显著,老年人口的女性化程度持续提高
  • (二)中低龄为主体,但高龄化程度有所加深
  • (三)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但目前仍以农村为主
  • (四)有偶率有所提高,但丧偶群体规模持续增长
目前中国老年妇女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
  • (一)平均受教育状况明显改善,性别差异进一步缩小
  • (二)八成以上老年人基本健康,但城乡和性别差异显著
  • (三)经济独立性增强,性别差异缩小,但城乡差异显著
  • (四)劳动参与率有所上升,性别差异缩小,但城乡差异扩大
需要特别关注的4个老年妇女群体
  • (一)农村老年妇女
  • (二)丧偶老年妇女 照料资源、经济支持欠缺,更容易陷入不利境况
  • (三)高龄老年妇女 长期照料需求突出、经济安全有待加强
  • (四)失能老年妇女 家庭照料资源欠缺、自身社会经济水平偏低
·小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