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当前我国文化领域的三个热点

作者:
祁述裕
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大小:
662.24 KB
报告字数:
2700字
所属图书:
文化建设前沿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2018年以来,文化领域热点纷呈。

第一个热点是文化管理格局调整。在2018年启动的机构调整中,文化领域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尽管这项机构调整出乎预料,但舆论对此次机构调整仍正面评价居多。学界普遍认为,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将有助于整合资源,打破部门权力分割状态,对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都将是有利的。

文化部的职责与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业所依托的人文资源,很多是由原文化系统管理的,比如旅游景区中的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旅游开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非遗项目等。近些年,文化系统与旅游系统加强了合作,旨在共同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比如,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一例。但由于文化系统的职责侧重在公共文化服务,而国家旅游局侧重于利用市场手段促进旅游业发展,这两家政府部门也常有不协调的地方。

2000年,山东曲阜发生的一起被媒体称为“水洗三孔”的事件就是一例。

2000年,曲阜政府与华侨城集团合作,成立了曲阜孔子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旨在挖掘“三孔”(孔府、孔庙、孔林)的旅游资源。在公司正式挂牌前夕,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打算召开发布会,为此工作人员对孔庙做了一些清洁工作,但此事被媒体炒作为“水洗三孔”,并对孔庙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鉴于孔子的巨大国际影响力,此事在国内外引起极大轰动,招致舆论的不满。后来,国家文物局委派的调查组认定了“水洗三孔”的事实,合作项目也被叫停。多年以后,曲阜当地官员对笔者抱怨,尽管以孔子命名一家公司确实不妥当,但当年所谓“水洗三孔”事件确系被媒体夸大了。强行叫停合作项目,使得曲阜旅游业的发展停滞了多年。

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整合两个部门的资源,将有利于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预计,两部门合并后将会在两个方面有明显变化。第一,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将受到高度重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旅游业中融合更多的文化创意元素,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这方面,原文化部有很大优势,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应该大有作为。第二,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业经济效益,也将有利于彰显旅游业的公共性,比如有助于解决旅游景点乱收费问题。近些年,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但唯利是图、借旅游景点之名乱收费的现象屡见不鲜,消费者对此很不满意。笔者最近参观的满洲里国门景区门票为80元,但该景区的核心旅游资源是国门和红色教育,这些均属于公共资源,此类公共资源属于免费参观之列。考虑到有运营成本,适当收取成本费也可,但国门景区收取高额门票,这显然属于不合理收费。

第二个热点是电视政论片《厉害了,我的国》下架和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映。前者被认为是体现“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后者则是针砭时弊的作品。但这两部作品面世后,境遇却截然相反:《厉害了,我的国》受到非议,最终被下架;《我不是药神》则广受好评,票房一路攀升。这两部影视片极具典型性,研究这两部作品,对把握文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文艺繁荣具有范本价值。

体现正能量是我们对文化产品的基本要求。所谓正能量,就是要求文化产品要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产品作为精神产品,当然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体现正能量。真正体现正能量的文艺产品历来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一段时间以来,对正能量的认识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一是为体现正能量而罔顾现实,随意编造历史,无原则拔高。抗战神剧就是典型案例。二是把正能量简单地等同为赞扬和歌颂,批评和暴露现实的作品则被认为没有体现正能量而不值得鼓励。这也是一段时间里,暴露问题、针砭时弊的影视产品较少面世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批判现实主义是历史最悠久、最具生命力的文艺流派。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所具有的“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语)的作用,在今天仍然有较高的现实价值。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我不是药神》上映后,电影中反映的进口药价过高的问题,引起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并做了相关批示,要求“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李克强总理指出“抗癌药是救命药,不能税降了价不降”。71349533《我不是药神》暴露的问题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加快了对相关药品的审批工作。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文艺影响现实、促进发展的作用。

由此可见,文艺作品是不是体现了正能量、是不是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判定的标准不在于作品写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写,在于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在于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

第三个热点是崔永元和冯小刚的争论。引发了观众极大关注,其有意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此事件再次说明了娱乐界名人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娱乐明星们占据着社交媒体的重要位置,娱乐界的资讯是读者和观众最感兴趣、最乐意消费的信息。于是出现了一种现象:当今社会娱乐界的私人话题,就是公共话题;娱乐明星们的私人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公共生活。

第二,观众(消费者)对文艺状况不满意。在笔者看来,在娱乐明星中冯小刚是佼佼者。冯小刚拍摄的电影有情怀、有情趣,在中国电影界独树一帜,贡献很大。但在社交网站上,网民几乎一边倒地“倒冯”,这实际上反映了公众对当代中国文艺现状的不满。

必须承认,公众对娱乐明星的不满有充分的理由。当今社会,文艺娱乐明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知名度和丰厚的经济收入,这些娱乐明星本应该洁身自好、谨言慎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表率。但遗憾的是,实际情形并不都是这样的,其中有些娱乐明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自我膨胀,以及行为处事方面的缺陷等问题,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此事件的启示有三:一是娱乐明星应强化自律,公众人物就要承担公共责任,中外皆然;二是强化管理部门的责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把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一律归咎于文艺界从业人员是不客观的;三是尊重艺术劳动,科学劳动、艺术劳动都是创造性的劳动,都是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社会进步的动力,两者并无高下之分,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把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一律蔑称为“戏子”、认为艺术劳动天然地就要低于科学劳动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也是有害的。

关键词:

文化领域文化管理格局电视政论片

作者简介: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原国家体改委所属中国改革报社、中国改革杂志社工作。先后任《中国改革报》总编助理、《中国改革杂志》主编等。2000年调入国家行政学院,先后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被聘为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会长等。长期从事中国当代文化问题、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业等研究。参与多项国家文化政策法律法规文件研究和起草。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承担中央和国家部委、国家高端智库等委托课题60余项,独著、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先后获得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等各种学术荣誉20多项。近年来,参加多项国家文化发展政策、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等有关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先后被聘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终审顾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等,并被多个地方政府聘请为文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出版著作多部。独著和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艺术》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