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出口导向模式的终结与发展方式的转型

作者:
刘志坚
出版日期:
2022年3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736.06 KB
报告字数:
17303字
所属图书:
从全球价值链到国家价值链:中国自主开放与创新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出口导向模式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与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逐渐加剧。建立在低要素价格、高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以及严重依赖外需市场基础上的不均衡发展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加我国的发展成本,使我国国民福利水平越来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并给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留下严重隐患。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作为典型的经济大国,我国奉行多年的出口导向模式的发展红利已经透支,越来越难以支撑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我国的全球化战略亟须转型升级,发展模式也要在与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中实现由“出口导向型”向“大国内需型”的转变。
关键词:

全球化战略出口导向大国内需型

作者简介:

刘志坚:经济学博士,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国家价值链构建、区域均衡发展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决策咨询报告10余份、论文10余篇。

文章目录
不可持续的出口导向模式迫切要求开放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升级
  • (一)出口导向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 (二)“高成本”资本获取与“低价格”富国国际融资的长期提供
  • (三)“简单劳作”岗位的占据与“复杂劳作”岗位的挤出
  • (四)本土自主创新能力弱化下“头脑”与“心脏”的缺失
  • (五)要素价格扭曲持续改善下发展红利的丧失
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向要求中国开放经济模式亟须做出调整
  • (一)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
  • (二)高福利制度与国际竞争力的持续弱化
  • (三)经济下行与社会稳定压力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争夺
  • (四)“合成谬误”下产能的集体过剩与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危机
构建国家价值链的内源性增长条件
  • (一)发展重心转向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 (二)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
  • (三)发展阶段与发展条件改变下国家价值链构建具备坚实的基础
我国国家价值链构建的现实路径
  • (一)调整东、中、西部的经济布局以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 (二)协调不同产业以及产业内部的发展,建立以新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 (三)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形成中国产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