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及相关思考——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作者:
李慎明
出版日期:
2012年3月
报告页数:
39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35822字
所属图书:
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1~2012)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邓小平相关讲话精神为依据,梳理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实践,对毛泽东晚年的探索与失误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决议》语)。“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决不能重犯。但也如邓小平所说,毛泽东“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毛主席本身的愿望来说,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前后苏联东欧共产党败亡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毛泽东关于防止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至今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也带给我们一系列相关思考与启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坚决维护《决议》对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准确、正确的评价;一定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定要正确区分毛泽东关于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晚年所作贡献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所犯错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动机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的不同。进而,还要认识到,毛泽东对党和政权改变颜色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也正在逐渐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毛泽东关于担心党和政权变质并可能导致亡党亡国悲剧的思想已经在苏东得到验证,这也充分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和防止党内的腐败。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

作者简介:

李慎明:男,汉族,1949年10月生,河南温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国际问题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政治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名誉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政治学会会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顾问等。1970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生班毕业,研究生学历。1978年任《解放军报》记者。1983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王震同志处秘书。1994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主要著作有《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社会主义的体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机遇与挑战》《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王震传》(合著,上、下册)等。先后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中央重要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数部作品获国家有关奖项。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国际战略。主要著作:《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系列)等数十部。

文章目录
·“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概念的提出
·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
·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的发展脉络
·毛泽东对防止和平演变问题的思考和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的最终形成及对阶级斗争全局形势扩大化和绝对化的错误估计
·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