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和邓小平相关讲话精神为依据,梳理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实践,对毛泽东晚年的探索与失误作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决议》语)。“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值得我们永远记取,决不能重犯。但也如邓小平所说,毛泽东“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毛主席本身的愿望来说,是出于避免资本主义复辟的考虑”。20世纪90年代前后苏联东欧共产党败亡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毛泽东关于防止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至今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也带给我们一系列相关思考与启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坚决维护《决议》对毛泽东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准确、正确的评价;一定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定要正确区分毛泽东关于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晚年所作贡献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所犯错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动机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的不同。进而,还要认识到,毛泽东对党和政权改变颜色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也正在逐渐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毛泽东关于担心党和政权变质并可能导致亡党亡国悲剧的思想已经在苏东得到验证,这也充分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西方和平演变的图谋和防止党内的腐败。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