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李慎明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 简介:

    男,汉族,1949年10月生,河南温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国际问题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政治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名誉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政治学会会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顾问等。1970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生班毕业,研究生学历。1978年任《解放军报》记者。1983年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王震同志处秘书。1994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97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主要著作有《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社会主义的体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机遇与挑战》《忧患百姓忧患党——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思想探寻》《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王震传》(合著,上、下册)等。先后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等中央重要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数部作品获国家有关奖项。

    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国际战略。主要著作:《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系列)等数十部。

  • 图书
  • 文章
  • 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5~2016)(上)
    李慎明 主编 2016年03月出版
    本书选取了2015~2016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有权威性、前沿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集结而成。全书从9个方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思潮、理论、运动与制度进行了多视角、深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领域,尤其是亚洲、欧洲、美洲地区社会主义发展和研究的最新动态,推出了很多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对深化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不无裨益。本皮书是专门针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共运史等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党政干部、大学政治课程教师和宣传工作者出版的一套年度参考书,信息量极大,汇集了这些专业领域有关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面这一年度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这个领域有关人员必备的案头读本。
  • 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5~2016)(下)
    李慎明 主编 2016年03月出版
    本书选取了2015~2016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有权威性、前沿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集结而成。全书从9个方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思潮、理论、运动与制度进行了多视角、深层次、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领域,尤其是亚洲、欧洲、美洲地区社会主义发展和研究的最新动态,推出了很多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对深化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不无裨益。本皮书是专门针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共运史等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党政干部、大学政治课程教师和宣传工作者出版的一套年度参考书,信息量极大,汇集了这些专业领域有关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面这一年度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这个领域有关人员必备的案头读本。
  • 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1~2012)
    李慎明 主编 2012年03月出版
    《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1~2012)》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研究员主持下,由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年度跟踪报告,自2006年首发以来已经出版7期,主要汇集本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有权威性、前沿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六大部分,即总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运动新发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多视角剖析,新帝国主义的“颜色革命”和霸权主义,以及附录,全面反映了2011~2012年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动态。《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急需抓紧国际战略研究 力争延长国际战略机遇期》作为总论,作者谈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即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开始直到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甚至跳跃的状态,这是世界各种各类重大矛盾积累冲突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充分认识,精心运筹,以尽可能延长我战略机遇期。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既有理论探讨,如分析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不变质战略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又有结合当前热点理论问题的辩论,如“如何理解恩格斯的‘93个字’”、“国富”与“民富”问题等。第三部分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运动新发展,介绍了亚洲、欧洲、拉美地区的共产党发展动态与实践。通过准确、具体的材料,介绍了这些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新看法,以及在理论和方针政策上所作的调整,从而可以看到进行改革开放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第四部分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多视角剖析,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最高领导层个人因素等多层面,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利用苏美两国最新披露的一些秘密文件,揭示了苏联解体过程中西方特别是美国活动的影响,对我们深刻认识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有很大的启示。第五部分新帝国主义的“颜色革命”和霸权主义,主要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美国霸权的新特点,以及我国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文中涉及网络自由化、“颜色革命”、微博的政治功能和互联网主权等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崭新议题,并以利比亚卡扎菲政权为例,揭露美国文化操纵的战略,为网络时代我国的文化安全敲响了警钟。
  • 话语权与“颜色革命”的相关思考
    2016年03月 出版
    话语权与话语权的领导权争夺在本质上是政治经济权利的争夺。金融帝国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与世界人民争夺话语权,表面上含情脉脉,其实就是基辛格的“价值观革命”的理论和战略,是杜勒斯兄弟的“和平演变”、尼克松的“和平竞赛”和美国当今的“颜色革命”,是“颜色革命”“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方式、突破口和抓手,是企图运用“和平”的办法即“价值观的革命”而不是战争的办法,更换相关国家的领袖、改变相关国家民众的价值观、颠覆或者规制其他政权,从而建立金融帝国主义、金融垄断资本的永久霸权。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辩证看待形势,既居安思危,又坚定信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关于“依法治国”十个理论问题的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2016年03月 出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紧密相连,其本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时,亟须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弄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这既可以加深对中央做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认识,又可以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向全党、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者理论联系实际,对关涉“依法治国”的十个方面的理论或关系进行了思考,这十个方面也是当前理论界和广大干部群众所关切的。这十个方面的理论或关系是: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三是依宪治国与西方宪政的关系;四是人治和法治的关系;五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六是依法治国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七是依法治国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关系;八是我国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与西方司法独立的关系;九是宪法的实施与宪法实施的监督的关系;十是党大还是法大即党与法的关系。
  • 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兼论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两条路线、两个战场的关系
    2016年03月 出版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100多年来取得的第一场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绝不否认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应有的地位和成就。但据事实和数据,从总体和本质上说,国民党政府虽然也曾在抗日战争中处过“中流”的位置,但它往往动摇、彷徨、妥协、退让,结果是消极抗战、溃散甚至溃逃,并没有起过“砥柱”的作用。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说到底,党的思想上的路线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即为绝大多数人即人民群众谋利益,而党的政治上的路线是“如何为的问题”,即依靠绝大多数人——人民群众为其自身谋利益的现实途径和办法。
  • 当今世界仍然处于金融帝国主义时代,必须居安思危,坚定信心——“时代、霸权与历史虚无主义”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之三
    2016年03月 出版
    科学判断时代性质,是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战略策略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政治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带有根本方向性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都是处在“资产阶级时代”这一“大的历史时代”内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时代问题。“当今世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的提法值得商榷。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并没有过时,当今金融帝国主义时代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与列宁当年所揭示的金融帝国主义相比,其表现形式和特征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世界多极化也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 当今世界仍然处于金融帝国主义时代,必须居安思危,坚定信心
    2016年10月 出版
    时代和时代主题是不应混淆的,也是不能随意顶替的。“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都是处在资本帝国主义历史时代内不同时期的时代主题、时代问题。“战争与革命”和“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又属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关系,永远处在既矛盾又统一并最终发生质的变化的历史运动之中。矛盾的核心就是国际资产阶级与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当今时代依然处在“资产阶级时代”这一大的历史时代,同时又是资产阶级这一大的历史时代中“金融帝国主义”这一相对小一点的历史时代,还要看到矛盾的运动和转化,看到金融帝国主义的相对下降与国际无产阶级的总体上升,看到由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开始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就是我们对于时代性质判断的“两点论”。金融帝国主义绝不是一种暂时现象和政策,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尽管时代的主题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当今帝国主义时代的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随着世界长期积累的各种各类矛盾的不断深化,我们这个世界有可能进入真正的“一个更加动荡和跳跃、充满灾变和冲突的时代”。
  •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人治和法治——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2016年10月 出版
  • “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引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危机和生产关系大变革——兼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17年03月 出版
    全球范围内贫富悬殊现象几乎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这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与现有的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正处于“互联网+”为领衔的生产工具大变革的时代;其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引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大危机和生产关系大变革:“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正在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互联网+”这一生产工具的大变革必然引发生产关系大变革;“互联网+”引发生产关系大变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无疑无比光明。通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无疑是曲折的,但前途无疑无比光明。
  • 深刻认识六中全会重大意义是认真学习、坚决贯彻的前提
    2017年03月 出版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具有重大意义:(一)完善和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二)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三)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四)抓住和应对国内外前所未有机遇与世所罕见挑战的需要;(五)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需要。只有深刻认识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提高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
  • 当今世界仍然处于金融帝国主义时代,必须居安思危,坚定信心
    2015年12月 出版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处的时代及时代主题,认清时代性质、时代问题、时代主题。当今时代仍然是金融帝国主义时代。列宁所讲的“金融帝国主义时代”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和各种矛盾积累激化到一定阶段并由此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的一定历史时期。金融帝国主义不是一种暂时现象和政策,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的也是最高即最后的阶段。尽管时代的主题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当今帝国主义时代的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认清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科学判断时代性质,是制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战略策略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政治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带有根本方向性的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2018年03月 出版
    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中国发展大角度看,为世界提供了中国自信,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从人类发展大潮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全新参照,从价值观、发展观以及对外关系上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理念;从世界变化大格局看,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进一步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与世界意义,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创新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