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政协协商

作者:
陈家刚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897 KB
报告字数:
20428字
所属图书: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之后,作为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创新加速推进,与此同时,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也不断丰富。本章旨在系统梳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发展脉络,科学归纳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特征与价值,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

作者简介:

陈家刚:河南省固始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专业领域及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陈独秀研究。现为中央编译局办公厅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政治学博士。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协商民主、政党政治、全球治理研究。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专著)、《协商民主译丛》(执行主编)、《政治的终结》(译著)、《全球大变革》(译著)、《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译著)等多部作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发表各类文章90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政协协商:逻辑起点与发展脉络
  • 1.“民主协商”思想的产生
  • 2.“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形式
  • 3.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 4.“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 5.“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政协协商”
第二节 政协协商的基本内涵
  • 1.从政协协商的平台或载体来理解
  • 2.从政协协商的参与主体来理解
  • 3.从政协协商的内容来理解
  • 4.从推进政协协商的基本要求来理解
第三节 政协协商的主要特征
  • 1.人民性是政协协商的政治特征
  • 2.界别性是政协协商的组成特征
  • 3.专门性是政协协商的功能特征
  • 4.团结性是政协协商的合作特征
第四节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 1.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制度
  • 2.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
  • 3.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 4.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机制
  • 5.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方式
第五节 政协协商的实践探索
  • 1.政协协商的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
  • 2.政协协商表现出广泛多层的特征
  • 3.协商民主的意识和氛围正在形成
第六节 政协协商面临的挑战
  • 1.协商意识有待增强
  • 2.协商程序有待规范
  • 3.协商能力有待加强
  • 4.法治保障有待推进
第七节 发展政协协商的新要求
  • 1.协商工作从高层向基层延伸
  • 2.协商行为从形式向实质推进
  • 3.协商规范从政策向法治转变
  • 4.协商意愿从被动向主动转化
·第八节 政协协商的前景:原则与制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