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

作者:
李伯重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1619字
所属图书: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总论·人文科学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话语体系”是我国学界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个讨论体现了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即如何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寻求“中国学术的主体性”、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范式”。至少自“西学东渐”促发“体用之辩”以来,类似的问题就一直在困扰着中国知识界。随着最近30年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一些学者提出要终结“中国人简单化地学习西方的时代”,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术判准,推动从“主权性的中国”迈向“主体性的中国”的发展。今天关于“话语体系”的讨论,正是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关键词:

史学

作者简介:

李伯重: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厦门大学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1)和博士学位(1985),尔后在密歇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完成博士后研究(1991)。先后任职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1985~199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93~1998)、清华大学(1998~2010)、香港科技大学(2010~2015),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及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2003)、密歇根大学(2004、2005、2006)、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1988)、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2007)、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s,2009)、庆应义塾大学(2000)、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L'Ecole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1989)客座教授,以及美国国会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The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1992)、美国全国人文学中心(The 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1993)、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7)、剑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6)、东京大学(1990)客座研究员。当选日本东洋文库荣誉研究员(2006)、国际经济史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执行委员会委员(2006~2012)。自1974年以来,在海内外出版著作9部及论文多篇。其中专著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1620-1850、《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理论、方法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曾获不同种类的高级别奖项。2012年荣获香港研究资助局(the Research Grants Council)为表彰人文与社会科学杰出研究者而设立的首届“杰出学术奖”。

文章目录
·中国经济史学话语体系的由来
·改进和发展中国经济史学的话语体系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