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开始开展童军运动。童军运动最初是英国人为培养年轻人拥有男子气概,以长成未来的殖民军人而发展起来的。起初,中国的家长和教师更主张将童军运动视为户外娱乐和锻炼的一种形式,但在1927年后,蒋介石和国民党却将童军运动与军事训练相联系。中国童子军总会不但培养男童的男子气概,也通过树立爱国女青少年楷模引导女童军开展活动。国民党鼓励女童军的女性特质,并将女童的爱国主义热忱引向战地护理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益军事化的儿童教育中,女童军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象征。国民党极力颂扬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为“八百壮士”献旗的女童军英雄杨惠敏,认为她是国民党事业的代言人,但也不能完全掌控她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