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从规范化到本土化:张力与平衡

作者:
黄平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大小:
1 MB
报告字数:
3852字
所属图书:
梦里家国:社会发展、全球化与中国道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会科学的规范化与本土化,从理论上说,是在不同的层次上产生的问题:如果说规范化须要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严肃讨论,那一定是因为存在着不够规范或很不规范的问题;而本土化问题的提出,却往往是对于从外部(特别是西方!)引进或移植过来的社会科学(理论方法以及规范本身)的普遍实用性的怀疑,或对某些人视这些所谓社会科学为金科玉律的不满而提出来的。现在,这样两个很不相同的问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的的确确表现了我们所处的独特情景,一方面,我们缺乏甚至是起码的规范,致使许多所谓研究长期原地踏步乃至后退;而另一方面,在建立这种学科规范的过程中又要提防食洋不化、生搬硬套,还要抵制来自西方的假科学之名的文化霸权。
关键词:

规范化社会科学本土化

作者简介:

黄平: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社会学博士(199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欧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国际合作局局长、美国研究所所长等。主编过的著作有《美国蓝皮书》(主编)、《社会蓝皮书》(副主编)、《美国研究》(主编)、《读书》(执行主编)等,现为《不列颠社会学》(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当代社会学》(Current Sociology)、《比较社会学》(Comparative Sociology)、《国际移民》(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全球社会政策》(Global Social Policy)、《发展社会学》(Sociology of Development)等英文杂志国际编委。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过的著作:《西部经验》、《公共性的重建》(上、下)、《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农民工反贫困》(中英文)、《梦里家国》等。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