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睿:在中共党史领域,中国共产党的阶级话语与阶级划分是当下学界讨论的热点。具体到土改,除学者常常谈及的阶级标准,还有另外一项划分身份类别的标准,即对革命事业的功过或与革命阵营的亲疏,如“革命军人”“红军战士家属”“开明士绅”“反动富农”等身份。如果分别采用阶级标准与功绩标准去界定类别,同一个人有可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身份,这就出现了身份竞合的情形。在特定意识形态语境下,这两种身份有可能都是褒义(如既是贫农,又是革命军人),也有可能都是贬义(如既是地主,又是恶霸)。但如果一种身份为褒,另一种身份为贬(如既是阶级视角下必须否定的“地主”,又是功绩视角下应予肯定的“开明士绅”),无论按照纯粹的阶级逻辑处理,还是按照纯粹的功绩逻辑处理,都会产生落差。最常见的方式,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兼顾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热忱与信赏必罚的实用主义。但即便是平衡点,在不同的时期也是游移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