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底线

作者:
马拥军
出版日期:
2017年5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0403字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哲学评论2017·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专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的成功,有多少应当归功于原有的“社会主义”因素,有多少应当归功于改革本身?这是在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有些人看来,改革本身就表明改革前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因此改革的成功就是“资本主义”的成功;中国的市场经济打的虽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招牌,但骨子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为从来就不存在“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除了“社会主义”这面招牌,其余方面中国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用卢卡奇的说法,这很像一个被丈夫背弃的怨妇,不顾一切地坚持“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的观念。考虑到这种没脑子、容易上当的“怨妇”还不少,必须正面回应那些千方百计强化这种错误的企图。任何逃避都只会加深已经存在的理论混乱。

毋庸讳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包含了私有经济、外资经济等社会主义的异质成分。之所以如此,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是由于这些因素相对于社会主义是祸患,但相对于小生产来说是幸福。鉴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起点很低,不仅远远达不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水平,而且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要低,我们不得不利用资本主义因素战胜自身还残存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提高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学者故意混淆是非,试图把中国的前资本主义因素所造成的缺陷说成社会主义固有的本质,借机污蔑和攻击社会主义。有的人试图借新型城镇化之机搞土地私有化,有的以效率为名试图取消国有经济,总之,他们是试图取消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此,我们不得不高声宣布:够了,对社会主义的侵蚀和蚕食到此为止!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包容性,为了医治自身的疾病,它甚至连毒药都能服下;但如果有谁以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没有社会主义底线,以为可以借机毒死这个巨人,那就让他试试吧!

关键词:

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底线

作者简介:

马拥军: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目录
·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道路与非资本主义道路
·土地公有制与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
·国有企业与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
·简短的结语:中国市场经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