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情感在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角色和作用

作者:
惠永照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报告页数:
44页
报告大小:
1.12 MB
报告字数:
43261字
所属图书:
德国哲学(2018年上半年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情感问题是康德道德哲学中一个既重要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情感进行一个全面的挖掘、整理和阐释,并为情感在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角色给出一个合理的定位。基于康德道德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康德道德哲学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道德形而上学的酝酿阶段、奠基阶段、完成阶段和 “应用及扩展”阶段。在酝酿阶段,康德的道德哲学尚未成熟,哈奇森和卢梭先后对康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面三个阶段都属于成熟阶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里,康德道德哲学的目标各不相同,与此相应,每个阶段都有一种主要类型的情感被突出出来,服务于该阶段的目标。与此相应,成熟时期的康德道德哲学中有三类情感,即作为动机的道德情感、支持性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目的论下的非道德情感。作为动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敬重感;支持性的道德情感包含良知、爱、同情和友谊;而道德目的论下的非道德情感又包含三类:其一为本身与道德情感相类似的非道德情感,比如审美情感和宗教上的虔敬;其二为本身具有两面性的非道德情感,比如荣誉感;其三是本身在道德上为负面的非道德情感,比如权力欲和激情。

关键词:

动机理性情感有限理性者道德目的论

作者简介:

惠永照:惠永照(1983~),男,河南南阳人,哲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德道德哲学。

文章目录
道德形而上学的酝酿与道德奠基的最初尝试
  • (一)哈奇森和卢梭的影响
  • (二)情感主义影响下对道德奠基的最初思考
  • (三)理性主义的转向
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与作为动机的道德情感
  • (一)为道德形而上学正式奠基
  • (二)对有限理性者的第一次刻画
  • (三)情感在道德奠基中的作用
道德形而上学的完成与支持性的道德情感
  • (一)道德形而上学的体系
  • (二)对有限理性者的第二次刻画
  • (三)情感在德性论中的作用
道德形而上学的应用及扩展与道德目的论下的非道德情感
  • (一)对有限理性者的第三次刻画
  • (二)道德目的论
  • (三)道德目的论下的非道德情感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