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现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与大学治理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报告页数:
78页
报告大小:
1.61 MB
报告字数:
64530字
所属图书: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四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耿化敏(主持人):各位老师和同学下午好,今天是吴玉章学术沙龙和党史学科工作坊共同举行的关于大学治理的研讨活动,感谢科研处的支持和各位青年学者的参与。我们知道,现代中国的教育深受革命与战争的影响,大学亦成为国共两大政党的竞争场域。1949年的政权更迭,造就中国教育更为剧烈的转型。本次学术沙龙和工作坊,我们盛邀青年历史学人和教育学专家,跨越民国历史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鸿沟,选取国立中央大学、齐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代表性大学为个案,在复杂流动的历史空间中,讨论大学治理诸问题,涉及国家权力与知识生产、专才教育、党管大学体制、社会主义高教发展道路等议题,期待对大学历史研究和教育管理现代化有所增益。下面有请牛力研究员发表关于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研究,其他各位主讲人分别按照顺序发表主题演讲。

关键词:

教育转型现代中国大学治理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民国时期大学治理中的国家意志与知识生产
  • 南京国民政府对于中央大学的期待与定位
  • 在大学知识生产中体现国家意志:围绕国家需求的系科调整
  • 服务党国的人才培育:把中大建设成为“国家定造人才的机关”
  • 结语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与大学治理
  • 合办齐鲁大学的差会组织
  • 合作差会之间的纠纷与齐大的曲折发展
  • 简短结论:办学力量与大学发展
曲折探索:专才教育在北京大学的实践(1952~1956)
  • 院系调整与专业设置
  • 全盘改革后的紧张忙乱
  • 专门化的筹设
  • 1955年的修补调适
  • 结语
“高校六十条”与“十七年”时期政治文化生态
  • 历史背景及形成过程
  • 历史意涵管窥:“教育”条例的“政治”意蕴
  • “中国道路”与外国经验
  • “红”与“专”的纠结和张力
  • “红”“专”语境下的知识分子问题
  • 贯彻及其成效
  • 限度与反复
  •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