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社会伦理的升华与公共服务模式的调适
作者:
孙莉莉
出版日期:
2018年10月
报告页数:
47页
报告大小:
953.49 KB
报告字数:
38851字
所属图书:
中国社会治理转型(1978~201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0.172-218
李友梅
摘要:
在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考察中,公共服务领域的变迁及其与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联系是研究者必须给予关注的一个面向。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成效,一方面体现为公共服务投入的不断增长与供给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为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推动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围绕公共服务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始终是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伦理
公共服务模式
作者简介:
孙莉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组织社会学研究。公共管理系系主任。
相关报告
当今江苏社会伦理关系的影响因子
政治伦理的边界
社会主义与现代社会治理——从圣西门到恩格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现代化创新和发展路径——接诉即办改革:中国之治的首都样板
张载的社会治理探索
七一村:何德兴带领村庄走上蝶变路
数字化视角看“接诉即办”:数据驱动的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横港村:“党建+生态”引领乡村振兴
后陈村: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
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研究——根本保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文章目录
公共服务模式变迁的维度与动力机制
(一)公共服务递送的中间结构:从“单位”到社区
(二)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力量:从一元支配到多元合作
(三)公共服务模式变迁的轨迹
单位递送公共服务的式微和市场力量的释放
(一)单位递送公共服务的式微
(二)对“社会人”服务需求的有限回应
(三)政府对经济职能的聚焦
(四)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及其社会后果
保护社会:公共服务模式的调适
(一)社区的回归
(二)面向复杂社会诉求的公共服务内容调整
(三)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再认知
(四)重要治理机制的引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向整体协同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发展观
(二)注重机会均等的公共服务内容的完善
(三)传统协作方式的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