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中国经济区域和区划的变迁
作者:
张琢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1.02 MB
报告字数:
16715字
所属图书: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0.130-153
张琢
摘要: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和人口众多、行政权力支配力度很强的国家。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塑造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特征:一是经济区域首先是依存于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逐渐形成的;二是长期以来经济区的划分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行政支配特征;三是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走势看,自然地理区域、行政区域和市场经济区域正在互动中趋向一致。
关键词:
中国
变迁
经济区划
作者简介:
张琢:
合著《当代中国学术发展史》(“台湾中华综合发展研究院”,2000),《发展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2010年增订版)。
相关报告
中国基层社区组织的变迁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新进展和主要特征
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发展:理由、可能与路径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哲学审视
表征、原因、效应:当下中国“文化热”之三维透视
殖民主义与亚洲社会的解体——以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侵略为例
新发展理念及其实践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文章目录
中国经济区划的由来
1.中国经济区域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
2.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沿革
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区划的变迁
1.六大协作区
2.“三线”建设
3.东、中、西划分
4.西部大开发
5.振兴东北
6.中部崛起
7.“四大板块”发展态势
县域经济与主体功能区
1.县域经济
2.主体功能区的规划
·
行政区域经济与市场经济区域在互动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