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社会救助如何才能减少贫困?——20世纪末期以来中国社会救助研究综述
作者:
李棉管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011.78 KB
报告字数:
20871字
所属图书:
反贫困:理论前沿与创新实践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7.205-225
李秉勤
房莉杰
摘要:
尽管学术界普遍认同社会救助是反贫困的社会政策,但是关于社会救助如何才能反贫困却争论不休。本文建构了分析社会救助反贫困功能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的瞄准效率、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社会救助的功能定位三个方面(或步骤)。应用该分析框架,本文对我国主要的社会救助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以上分析框架基本上可以概括从20世纪末期至今我国社会救助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呈现了我国社会救助研究的主要纷争。社会救助反贫困功能的发挥需要综合考虑瞄准效率、保障水平和功能定位三个因素。
关键词:
功能定位
社会救助
反贫困
保障水平
瞄准效率
作者简介:
李棉管:
相关报告
浙江省特色小镇调研报告(2014~2017)
面向2035年基于权利的社会救助制度设计
其他视角下扶贫相关理论
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当代构建
从经济政策范式到社会政策范式:中国农村反贫困历程变迁与动力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新时代反贫困思想的主要内容
多维贫困与反贫困政策
毛刚强:开放式扶贫必须解决农村社区治理问题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反贫困与农村社区治理
文章目录
·
重识社会救助的“反贫困”:一个分析框架
·
社会救助与瞄准效率
·
社会救助与收入维持
·
社会救助与功能定位
·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