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20年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
周建新 杨玉凤
出版日期:
2020年12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9909字
所属图书:
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
摘要:

人工智能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先导性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广泛,与各行各业都发生着密切融合,人工智能对相关产业的赋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和新的方向。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初现端倪,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积极开展,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各个领域,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方向。但同时,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在融合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赋能文化产业,实现更好的融合发展,我们认为应该注重技术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强化优质内容提供,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我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转变。

关键词:

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

周建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文化数字化与文化创新发展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文科委员会主任。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等。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重大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省级社科成果奖9项。

杨玉凤:杨玉凤,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2019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

文章目录
·引言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
  • (一)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模式研究
  • (二)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路径研究
  • (三)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 (一)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
  • (二)文化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 (三)人工智能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 (四)利用人工智能促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 (一)技术问题——技术不够精准,影响应用效果
  • (二)知识产权问题——法律不够完善,人工智能作品版权缺乏保护
  • (三)技术滥用问题——智能技术应用过度,造成“信息茧房”
  • (四)就业问题——机器智能取代人类劳动,造成一定失业风险
  • (五)价值伦理问题——程序伦理挑战人性伦理,人与机器的价值观产生冲突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技术创新,实现应用精准落地
  • (二)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智能文化产品知识产权
  • (三)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复合型人才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