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纸上的运动:国民政府初期时论中的中华民族复兴运动

作者:
何卓恩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
报告页数:
22页
报告大小:
1.5 MB
报告字数:
22038字
所属图书:
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过程。但民族复兴思潮发展到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则是1931年以后的事。运动率先起于民间,本只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国民党一方面输入传统儒家精神,一方面公开鼓吹独裁救国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在多种合力推动下,1930年代中期中华民族复兴运动进入舆论论述高潮。这些论述涉及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总体阐释,也涉及如何结合各自的行业或从事的事业贡献于中华民族复兴运动。高潮同时也成为高调,时人迫切希望该运动能落到实处。蒋介石亲自发起新生活运动,使时人产生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可落到实处的想象,但其提倡的礼义廉耻、服从命令、国民生活军事化所包含的特定政治意图,暴露了严重排他性和狭隘性,实处沦为窄处,效果难彰,中华民族复兴运动变成纸上的运动。这可能是常态建设运动化、社会运动政治化很难避免的结局。

关键词:

社会运动政治运动新生活运动国民政府初期中华民族复兴运动

作者简介:

何卓恩:何卓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文章目录
·由思潮为运动
·高潮与高调
·“实处”与“窄处”
·纸上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