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安黎哲

  • 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 简介:

    男,1963年6月生,甘肃天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研究院副理事长,大熊猫国家公园学术委员会委员,《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副主编,教育部生物科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等职。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和甘肃省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有关植物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和甘肃省科学技术攻关项目等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5篇,其中SCI论文156篇,编写专著10部,获得发明专利11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图书
  • 文章
  • 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0)
    安黎哲 主编 ; 林震 执行主编 2021年12月出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因生态脆弱、水患频繁影响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发展。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2019年秋天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随后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发挥新型高校智库和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研究院创新“黄河生态文明绿皮书”品牌,整合学校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优势,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出版年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根治黄河水患、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讲好“黄河故事”以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0)》是“黄河生态文明绿皮书”的第一本,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题,包括1个总报告和15个分报告。总报告首先从生态和文明两个维度阐述了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多样一体、文化体系多元统一的特征,进而梳理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人与黄河、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然后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统筹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意义和内涵,全面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和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15个分报告包含三个方面的主题,一是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的分析,包括林业、草原和草业、湿地、冰川冻土、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生物质能源等;二是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开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进展情况的分析,包括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土保持、沙化土地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和保障系统的分析,包括“绿色智慧黄河”信息化建设和以黄河保护法为统领的法治建设。这些分报告从整个流域的视角对各个具体领域做了深度分析,并面向“十四五”提出加强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的政策建议。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