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林震

  • 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
  • 简介:

    男,1972年6月生,福建福清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主任兼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侨联主席。兼任北京市侨联常委、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理论与标准创新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副会长、北京生态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致力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生态文明制度与法治、生态环境政策、生态文化等领域的研究。

  • 图书
  • 文章
  • 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0)
    安黎哲 主编 ; 林震 执行主编 2021年12月出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也因生态脆弱、水患频繁影响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发展。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2019年秋天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北京林业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随后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发挥新型高校智库和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研究院创新“黄河生态文明绿皮书”品牌,整合学校多学科和交叉学科优势,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出版年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根治黄河水患、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讲好“黄河故事”以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20)》是“黄河生态文明绿皮书”的第一本,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题,包括1个总报告和15个分报告。总报告首先从生态和文明两个维度阐述了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多样一体、文化体系多元统一的特征,进而梳理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中人与黄河、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然后系统阐明了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统筹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意义和内涵,全面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强顶层设计、制度保障和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15个分报告包含三个方面的主题,一是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利用情况的分析,包括林业、草原和草业、湿地、冰川冻土、水资源和水利设施、生物质能源等;二是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开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进展情况的分析,包括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土保持、沙化土地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是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和保障系统的分析,包括“绿色智慧黄河”信息化建设和以黄河保护法为统领的法治建设。这些分报告从整个流域的视角对各个具体领域做了深度分析,并面向“十四五”提出加强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的政策建议。
  • 2020~2021年中国统筹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021年12月 出版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跨越三级阶梯,形成多样一体的生态系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形成了多元统一的文化体系。在数千年的黄河水患治理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贯穿其中的是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综合治理黄河,取得了岁岁安澜的成就。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