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王晓毅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与产业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农村发展、环境和贫困。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学习,主要从事农村发展研究,特别是农村基层治理、扶贫和农村环境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环境压力下的草原社区》《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主要译著有:《国家的视角》《逃避统治的艺术》等。

  • 图书
  • 文章
  • 生态移民与精准扶贫
    王晓毅2017年07月出版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中央采取超常支持力度,力求瞄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以实现“挪穷窝”、“换穷业”和“拔穷根”。宁夏是我国最早通过移民搬迁来实现扶贫开发的地区之一。“十二五”以来,宁夏的生态移民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相融合,扶贫搬迁不仅涉及地域转移、产业转型和生计变迁,更涉及移民群体的社会适应和社会融入。精准扶贫视野下的生态移民研究需要在社会治理的视野下全面考察易地扶贫搬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提升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成效。
  • 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
    2021年07月 出版
    乡村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市场和国家的双重作用下,乡土社会在瓦解,建立在乡土社会基础上的村民自治遭遇了越来越多的困难,为了适应已经变化的村庄结构,村级组织的功能出现扭曲现象,政府、农民和市场的缺位,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本文指出,在中国农村发展过程中,国家、市场和农民之间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需要同时加强,完善政府在村庄层面的服务机制、提高村民参与能力和建立多元化的市场关系,将有利于村庄聚集资源,实现振兴。
  • 易地搬迁与精准扶贫
    2017年07月 出版
    从20世纪80年代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开始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到2015年底,共有约116万生活在南部山区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其中大部分人口搬迁到北部黄河灌区和中部干旱带的引黄灌区,少量人口在南部山区县内迁移。在“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中,宁夏仅涉及8万人的劳务移民。可以说作为一项历史任务,宁夏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因此宁夏易地搬迁的经验对全国的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易地搬迁,移民得到了更好的公共服务,收入增加,就业结构多元化,而且无论是移出区还是移入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搬迁并不意味着脱贫,新的移民区仍然是贫困高发地区,且随着搬迁,出现了一些新的致贫因素,对精准扶贫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在宁夏中部和北部的实地调查,分析移民区所面临的反贫困治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政策调整思路。
  • 驻村帮扶以及反贫困问题
    2018年06月 出版
    如果在未来五年可以使驻村帮扶工作队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简简单单成为一个外来者、政治工作动员队,不是仅仅只做对口帮扶,驻村工作者需要完成从外来到驻村的变化,触动村庄的深层权力结构,并增强村庄可持续人力资源,这可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