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介绍异化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异化一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化、中世纪神学思想,具有长久的词源历史.此外,异化概念被各界广泛使用,其内涵不断演化发展.马克思在多个层面使用异化概念进行批判,指向了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劳动异化等问题.可见,异化概念本身具有复杂的多层面的起源.因此,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源渊源有必要分层次进行考察,其中哲学、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影响占据着重要地位.
-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从马克思早期著作入手,转入唯物史观构建以及早期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的理论著作,试图展示该阶段马克思异化劳动框架下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线索.
-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试从手稿入手,展示马克思对于劳动过程的分析,梳理马克思从劳动过程入手对异化劳动展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发展路径.
-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说明马克思转变了以货币为切入点的思路,开始从商品生产中的商品入手,考察劳动过程从商品生产过程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变化,并站在资本积累的角度探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生、演变以及发展趋势.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仍然有限度地使用异化劳动概念,但此时的马克思是通过刻画劳动过程中劳动价值的形成、积累乃至异化等确认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的根本属性,以此揭示异化劳动的产生原因和重要特征.
-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主要考察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劳动过程的演变及其所带来的异化劳动问题.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这些转变实际上反映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与调整.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中有关对象化劳动的理论,即机器理论出发,考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演化的劳动过程的演变及其对异化劳动的影响.
-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伴随而来的则是社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深刻变革.与这些变革相一致的则是以劳动过程为基础的异化扩张.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促使技术合理性的普遍运用,人在技术运用中逐渐固化于生产线之中.异化也从外在的劳动深入内在的意识层面,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异化、阶级意识的丧失等.另一方面,异化也从劳动领域扩张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危机.生态环境、消费领域乃至日常生活都成为异化普遍盛行的地方,异化理论也成为社会批判理论中的显学.面对着内外交困的异化问题,东、西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角度深入异化问题的内在机理,试图阐释资本主义矛盾的内在根源及其所产生的异化现象.
-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中的对象化劳动发展以及价值异化这两个角度出发,考察当今社会劳动过程在时间维度(科技发展)和空间维度(国际分工)的发展对异化劳动的影响.
-
2022年12月
出版
本文是对全书的总结,说明基于劳动过程理论的异化劳动批判仍然富有生命力,在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中应该予以拓展.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剖析扎根于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批判,尤其关注到了更为根本的劳动过程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劳动过程以及生产过程的改变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紧密相连,因此,在探究异化劳动问题时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生产方式的变革.当今社会急剧变革、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有必要认真考察科技进步与劳动解放的关系,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不断发展,批判资本主义下劳动的不自由、异化的状态,为扬弃异化、实现解放探寻可能路径.
-
2025年02月
出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即以健全体制机制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障碍,以及创新政策工具和管理模式,构建更加公平、开放、高效的市场环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经济增长。在此过程中,需要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明确政策导向,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以全新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新时代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