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批判下的异化劳动
作者:
毕照卿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32页
报告大小:
794.66 KB
报告字数:
24411字
所属图书:
异化劳动与劳动过程:理论、历史与现实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2.107-138
毕照卿
摘要:
本文说明马克思转变了以货币为切入点的思路,开始从商品生产中的商品入手,考察劳动过程从商品生产过程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变化,并站在资本积累的角度探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生、演变以及发展趋势.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仍然有限度地使用异化劳动概念,但此时的马克思是通过刻画劳动过程中劳动价值的形成、积累乃至异化等确认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的根本属性,以此揭示异化劳动的产生原因和重要特征.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二重性
异化劳动
作者简介:
毕照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理事、公共经济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相关报告
马克思共产主义转向和新的社会概念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政治哲学意蕴
劳动过程视域下的异化劳动
异化劳动与劳动过程的历史演变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技术价值观
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
历史到科学的发展
揭示资本主义本质的出发点在哪里
对周其仁先生质疑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再质疑
交汇:市民社会解析与哲学清算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劳动二重性向商品二重性转化的逻辑历程
商品的两个因素
从商品二因素到劳动二重性
商品内在矛盾与拜物教的形成
劳动力商品的形成与异化的确立
第二节 商品生产过程向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转变历程
劳动过程的演变与异化
价值生成的演变与异化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绝对剩余价值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 资本积累与异化劳动的历史辩证法
原始积累:异化劳动形成的历史前提
资本积累:异化劳动在积累中加深
扬弃积累:异化劳动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