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罗明星

  • 机构: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兼任广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理论与道德教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评广东省“南粵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图书
  • 文章
  •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论
    罗明星 吴阳松2022年08月出版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演进、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廓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复合系统和内在结构,深入分析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辩证关系,全面系统阐述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勾勒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逻辑谱系,彰显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特征,展现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宏阔图景。
  •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基础的论证思路
    2022年08月 出版
    本文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论》的绪论,介绍了本书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丛书”的开篇之作。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为精神文明建设系统论、机制论、价值论、主体论、过程论及方法论提供论证前提。同时,基础论必须自成体系,廓清精神文明建设基础的复合系统和内在结构,揭示核心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展现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宏阔图景。
  • 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基础
    2022年08月 出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绚烂的精神文明,人民是精神文明的直接创造者。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把人民看作精神文明的创造者、践行者和享有者;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自身的价值目标,努力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力量;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路向,努力让人民体验生命的神圣,让人民拥有生活的尊严,让人民感知社会的温暖,让人民享受审美的乐趣,竭力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总之,从建设理念、价值追求和建设路向三个维度来看,人民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基础。
  • 经济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力量
    2022年08月 出版
    没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就会失去依托和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始终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贯穿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整体进程之中。新时代所强调的精神文明建设承继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刻地指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无论是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信仰、精神动力、精神支撑问题的思想道德建设,抑或解决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的科学文化建设,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文明作为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力量。
  • 政治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
    2022年08月 出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继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出现的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与过去任何社会精神文明不同的崭新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政治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 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2022年08月 出版
    文化是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客观力量,塑造和规约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善恶观及审美观等,文化如同“黏合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进而维系对社会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当前我们正经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社会转型的急剧变化,也是价值观发生裂变和思想文化迅速分殊化的时期。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人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选择性也在不断增强,必然产生多样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这本质上需要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中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 社会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
    2022年08月 出版
    精神文明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依靠一定的载体,体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更为和谐文明的社会,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有序的社会治理,是一个文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条件和支撑。
  • 生态美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2022年08月 出版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依靠自然生存和发展,离开了自然,人类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时间空间环境与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热爱自然就是热爱人类自身。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
  • 党的领导确保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
    2022年08月 出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党领导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新实践,开创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文明建设关键在党,精神文明建设关键也在党。”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确保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前进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