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余翠娥

  • 机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简介:

    博士,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社区治理;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社会科学项目;出版的著作有《公共事务的合作共治——云南边疆地区艾滋问题治理模式研究》(2012)、《农村社会学》(2021),参与编著《社会管理的共构》(2011);发表论文10余篇。

  • 图书
  • 文章
  • 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系统化思路
    余翠娥 袁娥2025年04月出版
    本书是“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云南)”的县域研究成果,基于对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的深入调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混合研究方法,探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系统化思路。本书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五大方面,着眼于乡村社区内部和外部各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关联,探索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而对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的衔接与脱嵌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最后,本书呈现了两个样本村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
  • 《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系统化思路》绪论
    2025年04月 出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绪论分析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介绍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系统化思路——基于云南曲靖市沾益区的调查研究》一书的研究方法和样本村概况。
  • 沾益区乡村振兴的基本现状
    2025年04月 出版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系统的战略部署和行动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章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详细梳理了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乡村振兴的现状,并分析了沾益区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创新实践、成效与经验。
  • 资源禀赋——系统内部乡村发展的基础
    2025年04月 出版
    乡村振兴实质上是对影响乡村地域发展的多种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找到适合区域发展的最佳路径,地区发展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资源禀赋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战略的实施要立足于乡村地区的资源状况,资源禀赋对于乡村发展而言意义非凡。本章分析了资源禀赋与社区发展的相关理论、沾益区调查村落资源结构与资源禀赋、资源禀赋对村落发展路径的影响,提出资源禀赋优势型村庄、资源禀赋中间型村庄、资源禀赋劣势型村庄各自的发展之路。
  • 多元组织——系统内部乡村治理的主体
    2025年04月 出版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涉及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经济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政府、社会组织、农户等多元主体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主体、多目标的发展战略和系统工程,难点多、挑战大。这一系统工程的全面系统推进,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组织全面振兴作为保障,只有推动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各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既定目标。沾益区以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从县委到村党支部,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同时,建立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事务统一管理、村干部分工负责的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村还通过优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形式、提升村民自治组织能力等各种形式,构建乡村多元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
  • 社会关系——系统内部良性运行的纽带
    2025年04月 出版
    村落中的社会关系是指村落内部的各种主体在共同生活中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传统村落中的社会关系除了相对紧密的邻里关系以外,往往还更加重视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乡里乡亲”“远亲不如近邻”等观念深深扎根于乡村的社会土壤,构成了乡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村落内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伴随着农村人口的高流动性和日益原子化的农村社会结构,村落内部的社会关系日趋松散。但必须看到的是,在现代乡村社会的治理中,村落内的社会关系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对村落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至关重要,是促进产业振兴和乡村发展的内生力量。本章分析了村落社会关系影响乡村振兴内生力量的形成,探讨了干群关系再整合、睦邻文化再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 政策措施——系统外部乡村振兴的支持环境
    2025年04月 出版
    政策措施作为系统外部的重要因素,在获取乡村振兴所需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保持系统内部的运行稳定,促进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本章梳理了沾益区乡村振兴的主要政策,探讨了社会政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分析了沾益区在政策支持下的乡村发展实践,沾益区在出台惠农政策上,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政策规定下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响农业品牌、加强技术创新、激发产业活力,以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 衔接与脱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经验与不足
    2025年04月 出版
    在系统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推进离不开宏观层面国家的战略规划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制度规范、资金投入等,中观层面基层组织、社会组织、机构、企业等的协调与引导,微观层面各领域人才的带领与示范。本章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的衔接经验与脱嵌问题为例,分析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系统理论视角下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如何解决脱嵌问题。
  • 沾益区乡村振兴发展典型案例
    2025年04月 出版
    本附录收录了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菱角村精英治理的案例和大德村多元产业“彝”起富的案例。菱角村通过与企业、乡村精英等合作,结合本地平坦广阔的耕地面积优势,土地集中管理,发展特色农业,进行农业现代化改革,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和策略,助力乡村振兴。大德村以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强力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在发展村庄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农民有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