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18年04月
出版
本文论述了理性看待经济服务化现象。首先,本文介绍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事实。其次,本文论述了工业是否主导产业。最后,本文论述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
2015年11月
出版
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和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规划目标将预期完成,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增加值比重较低、附加值率低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根据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经验,利用服务业使用法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达到54.99%和45.39%,“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分别增加5.66个和5.0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率达9.04%,成为未来服务业发展中的主要贡献者。本文提出了服务业大发展战略思想、全面深化服务业改革、构筑服务业大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关政策保障措施的政策建议。
-
2025年01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测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逻辑与结构以及创新点。
-
2025年01月
出版
本文将围绕国民经济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展开,首先阐述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及其发展历史,然后介绍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分析及其他基本核算方法,让读者能够对宏观经济中常见的统计数据有基本的了解。
-
2025年01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和特点,然后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
2025年01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介绍了全球价值链的演变历程与逻辑,最后介绍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方向与趋势。
-
2025年01月
出版
本文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贸易理论和方法,然后综合叙述了全球价值链测度文献。
-
2025年01月
出版
本文主要介绍当前全球价值链测算用到的基础数据库,进而阐述在这些基础数据库上开发的不同的全球价值链测算方法。我们主要对全球价值链的经典文献进行导读,并介绍其中的核心内容。
-
2025年01月
出版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1995年以来,中国出口的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出口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速度加快,但仍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水平。(2)中国出口的整体技术水平表现出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弱收敛的趋势。(3)中国三次产业的全部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指数都呈增长态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身技术升级。(4)从三次产业的差异来看,第二产业的全部技术含量和国内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国内技术含量指数最低,反映了中国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主要参与的是低端的组装和加工环节。(5)中国各行业都呈现相对技术升级态势,且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相对技术升级的速度加快。但是,中国各行业的全部技术含量、国内技术含量及指数仍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与美日法等国家的差距较大,根本无法形成对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威胁。
-
2025年01月
出版
本文通过把中国各区域投入产出表嵌入全球投入产出表,拓展了相关分析方法,并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对中国各区域在国内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各区域的增加值贸易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总值贸易统计方法高估了中国对外贸易平衡,甚至一些区域出现传统总值国际贸易为顺差而增加值国际贸易为逆差的情形。(2)从增加值出口和流出的视角,中国内陆各区域呈现相对较高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其主要通过给国内其他沿海区域提供中间产品而融入全球价值链。(3)国内各区域经由不同的渠道参与全球价值链,其中沿海区域主要经由国内价值链生产最终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而参与全球价值链,而内陆区域主要经由国际价值链向国外提供中间产品而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这说明中国各区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4)中国各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越来越深,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快速加深。从各区域的比较来看,沿海区域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比内陆区域更深。(5)加入WTO后,中国各区域的占比出现了大幅上升,但各区域占比上升的结构因素各异,内陆区域占比上升主要是与国内其他区域的联系加强而导致的,而沿海区域主要是由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VS占比上升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