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中国各区域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作者:
倪红福
出版日期:
2025年1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22 MB
报告字数:
22906字
所属图书: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测度:中国经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通过把中国各区域投入产出表嵌入全球投入产出表,拓展了相关分析方法,并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对中国各区域在国内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各区域的增加值贸易存在较大差异,传统总值贸易统计方法高估了中国对外贸易平衡,甚至一些区域出现传统总值国际贸易为顺差而增加值国际贸易为逆差的情形。(2)从增加值出口和流出的视角,中国内陆各区域呈现相对较高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其主要通过给国内其他沿海区域提供中间产品而融入全球价值链。(3)国内各区域经由不同的渠道参与全球价值链,其中沿海区域主要经由国内价值链生产最终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而参与全球价值链,而内陆区域主要经由国际价值链向国外提供中间产品而间接参与全球价值链。这说明中国各区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4)中国各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越来越深,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快速加深。从各区域的比较来看,沿海区域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比内陆区域更深。(5)加入WTO后,中国各区域的占比出现了大幅上升,但各区域占比上升的结构因素各异,内陆区域占比上升主要是与国内其他区域的联系加强而导致的,而沿海区域主要是由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VS占比上升引起的。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投入产出表垂直专业化嵌入区域结构分解

作者简介:

倪红福: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破格),教育部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模型及其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生产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应用、国际经济、经济政策分析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重点)、面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80余篇论文。获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等。

文章目录
·导言
·嵌入区域的全球投入产出表链接方法
测算和结构分解方法
  • (一)增加值贸易及其结构分解
  • (二)出口的增加值分解——Wang等(2013)的方法
实证分析
  • (一)中国各区域的增加值贸易
  • (二)区域增加值总流出和出口的分解——基于Wang等(2013)方法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