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3年05月
出版
本文介绍2021年,来自浙江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党政领导部门的理论工作者,通过撰写专著、刊发论文、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了浙学理论的综合研究,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其理论特质与时代价值。
-
2023年05月
出版
本文介绍浙江文化之源的史前文化、舜禹文化、越国历史文化(古越文化),并认为它们是“大浙学”的外延,均属于浙学之源。
-
2023年08月
出版
明季大儒刘宗周是宋明理学的殿军。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就认为,“宋明儒学要是先秦儒家之嫡系,中国文化生命之纲脉。随时表而出之,是学问,亦是生命。自刘蕺山绝食而死后,此学随明亡而亦亡”。所以对刘宗周儒学思想的演变逻辑的考察,就显得尤为必要。刘汋《蕺山刘子年谱》对刘宗周儒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是这样记载的:“先君子(刘宗周)学圣人之诚者也。始致力于主敬,中操功于慎独,而晚归本于诚意。诚由敬入,诚之者人之道也。”循此思路,“致力于主敬”是刘宗周师从许孚远而有,在与东林党人切磋学问的过程中“从事治心之功”,在创办证人书院后则以“慎独”“诚意”为“千圣学脉”。“慎独”“诚意”是刘宗周儒家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慎独”“诚意”包括“主敬”,这三者之间是有“一以贯之”之“道”统摄并贯穿始终的。
-
2023年05月
出版
本章主要胪列2021年度学界同人围绕会稽郡,东汉《越绝书》《吴越春秋》,王充、嵇康,三国时期东吴历史文化,汉唐余姚虞氏家族,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褚遂良、贺知章、陆贽得出的最新研究成果。浙东唐诗之路,也被纳入关注范围。此外,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以杭州为国都,故而吴越国的历史文化也可以纳入“大浙学”的范畴。
-
2023年05月
出版
本文介绍2021年,学界同人关于宋元浙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围绕宋元时期浙江籍的思想家及两宋浙东学派展开。同时,定都临安(杭州)的南宋朝历史文化、衢州南孔文化,也属于“大浙学”的关注领域。
-
2023年05月
出版
本文所涉明代浙学,主要指从1368年朱明王朝建立到1644年灭亡这270余年中,浙江籍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学术著作与理论贡献等。在思想史上,明代中前期以朱子理学为圭臬,元明之际浙江籍的思想家宋濂、刘基、方孝孺、王袆系理学家,黄孔昭、谢铎系明代中期的台州朱子学者。此外,一大批浙江籍的政治家诸如黄淮、于谦、章懋、张璁、谢迁、王华等,为明朝中前期政局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明代中后期,绍兴府余姚县籍的王阳明开创了良知心学,成为思想界的主流思潮,并出现一大批浙江籍的阳明学人,诸如徐爱、钱德洪、王龙溪、黄绾、季本、程文德、王宗沐等,是为阳明后学中的“浙中王学”。而总结王阳明与阳明学派研究的最新进展,也是《浙学研究年度报告(2021)》的亮点与看点之一。明末浙学以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黄尊素的东林学为代表,刘宗周是“宋明理学的殿军”。此外,明代中后期的藏书家丰坊,政治家沈一贯,文学家茅坤、胡应麟,“中国本位化天主教儒学的开创者”李之藻、杨廷筠,明末抗清名将张苍水、钱肃乐,也属于明代的浙学家。本文“明代浙学研究”,拟在盘点上述浙人、浙事、浙学概况的基础之上,对2021年学界同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予以述评。
-
2023年05月
出版
本文介绍2021年,学界同人关于明清易代之际至清代中前期的浙学研究,主要围绕黄宗羲与清代浙东经史学派、清代浙西朱子学、乾嘉考据学的“浙派”以及广义的浙学家群体而展开。
-
2022年07月
出版
阳明学派作为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一个著名流派,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阳明学、韩国阳明学。18世纪以来,王阳明与阳明学就一直是欧洲和北美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当代的欧美汉学界、哲学界有不少专业学者从事阳明学文献的英译与阳明学著作理论的阐释研究。
-
2023年05月
出版
本文把龚自珍、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黄体芳、黄绍箕、黄庆澄、陈虬、宋恕、陈黻宸、俞樾、章太炎、谭献、陆心源、朱一新、李慈铭、沈曾植、蔡元培、王国维、刘承干、马一浮、蒋伯潜、宋慈抱等近代浙江籍的思想家,界定为近代浙学的杰出代表,进而对2021年学界同人围绕他们的生平学行、著作思想而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盘点与梳理。
-
2023年05月
出版
本文介绍现当代的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哲学这两大学科门类中,一大批浙江籍的历史学家(诸如陈黻宸、何炳松、范文澜、周予同、黄云眉、吴晗、华岗、王仲荦)、哲学与哲学史家(诸如林损、范寿康、张东荪、金岳霖、冯契)通过著书立说的方式,在建构新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哲学史学科的过程中,自觉传承传统浙学中尊经重史、史学经世、学以致用的优良学统,在一定意义上促成并推动了学科化的浙江思想学术的研究,为浙学学科化的现代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