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郝书翠

  • 机构:山东大学(威海)
  • 简介:

    哲学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教授、党委书记,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文化比较

  • 图书
  • 文章
    暂无内容
  • 新冠肺炎公共卫生危机中的网络谣言治理研究
    2020年11月 出版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为探析公共卫生危机中谣言的形成与治理,提供了新的启示。从谣言内容上看,新冠肺炎的网络谣言主要涉及疫病的来源、消除疫病的措施、疫病造成的影响等方面。透过这些谣言内容,可以从产生和传播两个层面来分析它们的生成原因。从产生层面上看,受众认知水平的偏差和获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动机是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从传播层面上看,媒体在网络时代的新特征,受众整体的素质水平偏低,以及谣言监管机制的不健全,是谣言传播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在预防和应对两个方面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水平,一方面通过教育手段提高受众的认知水平和加强法律监管来预防谣言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媒体自律、重视心理疏导和完善辟谣机制来切断谣言的传播过程。
  • 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世界文化百花园里吐蕊争芳——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王伟光
    2018年06月 出版
  • 马克思对浪漫主义自我的超越
    2019年04月 出版
    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文本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则不止一次地批判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重要性,无论在哲学思想体系,还是在文学创作中,它无不从人的主体性出发,用丰富的生命哲学来取代理性与概念。这种倾向,在马克思那里一度表现得很清晰。青年马克思通过感觉的夸张、情绪的泛滥传递一种强烈的自我欣赏姿态。但是,浪漫主义者关注的“自我”是从个体出发的,马克思关注“自我”的出发点则在于对整个世界以及人类历史整体展开的观照。马克思的“自我”扮演的总是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在他的志向、理想和信念中,人类和世界,而不是个人,从来都是绝对的主角。对现实的关注,使马克思开始了经济学的研究。这是他扬弃浪漫主义,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