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2年05月
出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河北省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升了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但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部分河北省高校还存在融入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不够等问题,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建设,力争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生根,和高校校园文化和谐健康发展。
-
2023年05月
出版
从价值意蕴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目标相契合、价值取向相融合,是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着力点,也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塑形铸魂工程。高校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将乡村振兴的内含价值观要素和外在形式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激活青年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使广大青年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
2020年06月
出版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价值观既关系着自身的成长成才,又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厘清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河北省8所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的实证调研发现,目前河北省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上总体向好,但也存在着部分大学生认知程度不够深入、认同情感不够稳定、知行不一等问题。高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分层分类的教育引导方式,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线下活动与网络引导的协同前行、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践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2021年06月
出版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剖析河北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建设现状,认为其面临着话语内容吸引力有待加强、话语表达方式有待优化、话语载体融合有待推进等实然困境。新时代背景下,河北省需要建立健全以创新理念为基础、以话语内容为核心、以话语载体和话语方式为支撑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以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教育传播和引领践行。
-
2013年07月
出版
自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法治”作为与“人治”相对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在执政者的大力推动、学术界的热烈探讨和实务界的不懈努力中,历经十多年的实践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并凝炼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自主品牌”,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正式开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新征程的同时,对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进一步探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人们对法治文化的关注已不再停留于以往简单的命题推广或观念渗透,而是将之作为国家治理的普遍性原则,促进全社会以“文化”的自觉性践行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