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语义与实践: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进路探究
作者:
梁平
陈焘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大小:
1.26 MB
报告字数:
19931字
所属图书:
依法治国与法治文化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7.233-253
冯军
李林
摘要:
自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法治”作为与“人治”相对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在执政者的大力推动、学术界的热烈探讨和实务界的不懈努力中,历经十多年的实践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并凝炼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自主品牌”,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正式开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新征程的同时,对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进一步探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人们对法治文化的关注已不再停留于以往简单的命题推广或观念渗透,而是将之作为国家治理的普遍性原则,促进全社会以“文化”的自觉性践行法治精神。
关键词:
中国
法治建设
特色法治文化
作者简介:
梁平:
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司法治理和教育管理。
陈焘:
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司法制度。
相关报告
保障农民权利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核——访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民权利研究》作者张英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河北建设的实践探索
国家建设:构建现代国家制度
以法治建设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河北行动——《河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出台与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湖北法学学科发展报告(2017)
国家法治建设县域试验的逻辑与路径
法治与信任
分权、退出与问责制度
乡村振兴立法的基础与展望
文章目录
法治文化的语义比较与分析
(一)法治文化的类型
(二)法治文化的意蕴比较
(三)法治文化的语义分析
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容
(一)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路
(一)文化视角:国情语境中的多元融合
(二)主体视角:法治视野中的法治习惯
(三)行为视角:法治文化的善治实践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