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
-
2022年07月
出版
“十四五”时期须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保持制造业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提升发展质量。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和政策的基础上,以数字技术专利统计量作为技术进步和渗透应用的代理变量,从行业异质性角度考察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对我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及增长质量的影响。现阶段,数字技术对我国制造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行业异质性特征,技术收益集中体现在机械设备制造业,而对轻纺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渗透影响不足。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技术主要通过提高资本收益率、减少用工数量、降低用工成本等路径提升制造业增长质量,而在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创新等方面的影响有限。
-
2022年07月
出版
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就业形态不同于传统的灵活型、自雇型非标准就业方式,而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技术—经济范式”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一种全新模式。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规模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新就业形态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成为最突出的问题。未来,应当引导新就业形态在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优化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使其成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
-
2022年07月
出版
数字时代,数据信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要素。我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在推动数据要素交易流动、加强数据市场治理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实质性措施。然而,境内数据流动不足、市场规模过小、产品和服务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统一数据标准、权属界定保护、利益分配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境外围绕数据主权的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美欧日数据跨境流动博弈合作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形成挑战。为此,从制度建设、交易规范、能力培养、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就加快建设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提出对策建议。
-
2015年11月
出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使创新渗透和根植于民族精神和社会文化之中,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重大战略部署,既要从国家层面进行体制机制的重大调整,还要致力于企业、高校、事业单位、劳动者等微观主体的再造和调整。应该以“创新为引领、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支撑发展”作为基本原则,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2020年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到2030年成为科技强国,到2050年成为引领世界的科技和文化强国。为此,需要着力营造创新文化,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领域集中,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公平分享科技资源,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要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及前沿技术研发;在战略必争领域进行前瞻性部署、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并培养和吸引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注重创新成果的商业性应用和转化,使各类创新活动在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方面发挥支撑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