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赵浚

  • 机构: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

    赵浚 987年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副教授,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工商学院客座教授,兼任《劳动文化研究》执行副主编。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思想教育研究》《贵州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等中文核心、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等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16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20余项,教科研获奖17项。

  • 图书
  • 文章
  • 走向课堂的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进程与实践探索
    赵浚2019年08月出版
    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被动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为主动应对教育教学变革,思政课历经了高校思政课网络公开课、慕课思政课、小微课思政课、大数据创新思政课,呈现思政课与现代信息技术从结合、整合到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本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进程与实践探索进行研究,旨在充分展现高校思政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论与实践特性,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 时代呼唤:走向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革命
    2019年08月 出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中国正在适应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转变,作为肩负高等教育“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正处在重要而深刻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向信仰体系,切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源泉。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应用与推广
    2019年08月 出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实体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网络公开课随之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整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大学走向社会,推广至世界舞台的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智力支持。不仅触发了中国 高等教育的网络课程革命,而且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网络公开课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式发展和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主流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着重于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要素、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
    2019年08月 出版
    在全球在线开放教育的大背景下,慕课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国外名校“慕课”以其精致的教学设计、娴熟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堪称一次教学革命。各国在经历了对慕课的热情接受和冷静思考之后,开始对慕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中国教育领域也积极地融入其中,合理吸收借鉴,形成适合于本国教育发展的慕课。未来,慕课将继续肩负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重任,呈现出更加优质的性能和效果。
  • “小微课”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
    2019年08月 出版
    面对网络意识形态竞争激烈的新形势,思政课应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发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MOOC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SPOC为这一构想提供了可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教与学高效结合的摸索由来已久,SPOC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思政课将呈现出: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反馈效果。这些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测评方式会在未来开启思政课的教学变革,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国家意识形态长久规划提供有力支持。
  • 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2019年08月 出版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化产物的高速发展,大数据(Big Data)时代已经到来,“数据”正在发挥前所未有的功能和作用,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大数据的广泛推广和深度应用已成为各国谋求自身发展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高校思政课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政课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会说话的数据”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反馈测评呈现出科学化、客观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真正的内生性变革与创新。
  • 智慧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
    2019年08月 出版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形成了以智慧教育为高阶形态的深度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智慧教育将从教学生态、流程再造、教学力与学习力等方面创新高等教育教学系统,通过构建协同课堂主客体关系新形态,再造课堂教学流程,重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智慧技术赋能的高等教育教学变革。区块链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遵循思想引领与融合创新、人本创新与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等关系的内在统一原则,加强教学结构创新、打造全新教学形态。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新产品,也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和雏形演变,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智能技术走向融合创新提供了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