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刘胡权

  • 机构:北京教育学院
  • 简介:

    博士,北京教育学院讲师。

  • 图书
  • 文章
  •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2018
    刘胡权 宝丽格 副主编 ; 杨东平 主编 2019年05月出版
    本书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一手数据。本书的调查范围包括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私塾书院等民间教育、社区博物馆等社会教育。选取有代表性案例对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深度调查和分析,梳理分析每一种教育形态的针对群体,目标、内容体系、途径和效果,来透视和展现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点和生长点。本书特点◎探析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规模、类型以及问题,梳理其发展概况,补充研究空缺。◎分析政策以及寻找多元案例,探讨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助推其理性有序发展。◎书院等传统教育机构作为“私人讲学,培养通才”的民间办学方式以及独特的办学目标,为丰富教育形态提供一份参考,为现行的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考。◎丰富新型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以及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促进中国的文化建设。
  •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现状及实践探索
    2019年05月 出版
    近年来,幼儿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呈现多元化、丰富化的特征。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在“五大领域”中融合蒙学,而园外机构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则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即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其他领域。通过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实践探索可以看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尚未明确与清晰,教育内容亟待重新梳理与系统研发、设计,幼儿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亟待提升。传统蒙学需要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师教育等方面加强活化与转化,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 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问题及其改善
    2019年05月 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之兴在于教育之兴,教育之兴在于教师之兴。师资问题制约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传统文化教育师资不仅数量缺乏,而且素养亟待提升。高等学校的职前教育难以培养出适应中小学、幼儿园需要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而国家、地方、校本(园本)及民间机构的职后培训虽各具特色、有其价值,但也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破解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困境,一是要创新职前培养机制,二是要加强职后培训研发与多元探索,三是教师自身要加强自主学习,四是要加强多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