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杨东平

  • 机构:北京理工大学
  • 简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自然之友会长。

  • 图书
  • 文章
  •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2018
    刘胡权 宝丽格 副主编 ; 杨东平 主编 2019年05月出版
    本书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一手数据。本书的调查范围包括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私塾书院等民间教育、社区博物馆等社会教育。选取有代表性案例对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深度调查和分析,梳理分析每一种教育形态的针对群体,目标、内容体系、途径和效果,来透视和展现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点和生长点。本书特点◎探析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规模、类型以及问题,梳理其发展概况,补充研究空缺。◎分析政策以及寻找多元案例,探讨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助推其理性有序发展。◎书院等传统教育机构作为“私人讲学,培养通才”的民间办学方式以及独特的办学目标,为丰富教育形态提供一份参考,为现行的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考。◎丰富新型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以及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促进中国的文化建设。
  • 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展望
    2019年05月 出版
    2017年10月,敦和基金会委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研究、主持撰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悠久。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20世纪90年代在民间出现的“传统文化热”,近些年已经发展成为政府自上而下推广贯彻的国家战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的组成部分。如何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处境和面临的问题,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报告汇集多元学者及实践者,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对这一主题进行全景式的描述、揭示和研究,对全国范围内学校、社会等体制内外不同渠道、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形态进行调查和梳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实施、教材、课程和教学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力求客观、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研究,探索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发现、提炼改善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经验和案例,反思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尊重教育科学,回应时代呼唤,认识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国的文化建设。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发展情况。本研究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并非涵盖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或狭义的学术文化,而是包括经典、常识、技艺、生活方式等层面。研究对象不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在大教育的视野中,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大众媒体、社会化学习等各类教育和学习活动,在总体扫描的同时,选取体制内外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个案调研和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