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实践史与理论史的双重考察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系统阐述相关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构成、冲突、差异性等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培养的内、外路径进行多维探讨。内在路径包括增强自觉意识、注重自我教育、提升自我品行;外在路径包括强化专业组织及学科建设、营造公正与尊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优化人才选拔与素质培训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三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及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评价机制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新论
和谐与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
“四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80年8月生,湖南蓝山人,法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首届“思贤名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1项、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重大招标课题1项、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课题1项,以及其他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探索》《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参编著作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