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造就一代青年的过程。为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浙江青年“中国梦”的特征,把握浙江青年对其认知和践行的状况,本书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社会身份的浙江青年关于“中国梦”的知晓、理解与认知,对实现“中国梦”的条件的认知与信心程度,以及对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与青年人应有作为的认知进行研究。其中,定量分析是依据电话问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浙江青年在理解“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方面的整体状况及分层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对15名在浙江生活、工作的典型青年的个案访谈,深入探讨了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境遇的青年人的成长、成才经历,展现了当代浙江青年践行“中国梦”的多样化路径,同时,在了解每一个受访者的真实想法和经历的过程中,反映出各社会群体的浙江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和需求。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六辑)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七辑)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第五辑)
1955年出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巡视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妇女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的“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第一批)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浙江省委宣传部“五个一批”(第一批)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8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妇女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委员,国际女性主义伦理学学会会员、美国国际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妇女/性别社会学、犯罪社会学、妇女/性别与社会发展、婚姻与家庭、性与性别等。主要代表作有:《中国妇女发展报告》(书系)、《女性社会学》、《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研究与经验》、《社会转型中的妇女犯罪》、《生存与发展:浙江妇女社会地位研究(1990年—2000年)》、《跨地域拐卖或拐骗:华东五省流入地个案研究》、《中国拐卖拐骗人口问题研究》和《转型与发展:福建妇女社会地位研究(2000—2010)》等。
0
王平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副研究员
中国社会学会对外工作委员会 理事
徐文财 格畈社区工会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负责人
1985年出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网络执行人,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健康与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