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进行解读和阐释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回应,旨在彰显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强大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理论张力。具体而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经典著作——主要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资本论》及其手稿等的解读,分三个大的专题即现实性与超越性、个体性与社会性、价值性与文化性进行论述。三个专题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集中阐明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诸如马克思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与“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与“社会”,“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生存境遇,个人与社会何以维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逻辑与价值启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共产主义”的多维价值意蕴,“人类命运同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新的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等等。
历史哲思与未来想象
马克思思想中的个人与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3辑,总第24辑)
王虎学 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和价值论研究。已出版专著《马克思分工思想研究》《人的社会与社会的人》《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译著《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起点》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2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先后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重点项目等4项,参与多项重大课题研究。荣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首届“十佳青年”称号。主讲课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的解放”曾荣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