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楚歌体论略

作者:
孟修祥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1.59 MB
报告字数:
15941字
所属图书:
中文论坛 2018年第1辑 总第7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楚歌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既不是“楚人之歌”,也不是“楚地之歌”,它是具有鲜明的荆楚地域文化色彩,在先秦时代就流传于诸侯各国的一种以即兴而歌为表演形式,以短章杂言为主要体式,词句多带有“兮”字的诗歌体裁。先秦两汉时的绝大部分楚歌主要留存于古代文献的叙事中,其创作者与歌唱者同一,并有特定的叙事背景,楚歌与叙事相互说明与印证。“以悲为美”的审美特性决定了其审美倾向,因此,其主体风格多为悲凉哀婉。汉以后,楚歌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此后便失去了其音乐色彩而不再有特定的叙事背景,演变成一种与其他文学样式并行的书面化的楚歌体。

关键词:

楚歌体即兴而歌短章杂言悲凉哀婉诗歌体裁

作者简介:

孟修祥:(1956~),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荆楚文化。著有《楚辞影响史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楚歌研究》《谪仙诗魂》《诗圣杜甫》《湖北隋唐五代文化史》等著作。

文章目录
·即兴而歌的短章杂言体式
·在叙事的关节点上
·悲凉哀婉之声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