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响应与挣扎:下放农村劳动锻炼女干部的心灵世界——以锦女士1958年下放劳动日记为个案

作者:
吴家虎
出版日期:
2020年6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大小:
1.32 MB
报告字数:
20070字
所属图书: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8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从性别史、心态史的视角对20世纪50年代末大规模下放农村劳动锻炼的干部群体展开考察。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塑造“一心为公”的一代新人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强势而富有成效的,下放女干部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召唤存在积极响应、践行、融入的一面;在面临诸多困境的条件下,个体理性与革命意识形态在复杂的互动过程中也不是天然地二元对立的,而是既有呼应与融合,也有困境与挣扎。作为女性政治精英,她们在痛苦的挣扎中试图努力检讨、反思、超越个体理性,达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塑造目标,结局却是个体理性的强韧存在。最终,通过下放劳动锻炼成长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崇高革命理想并不能有效解脱一些女干部的“个人主义”思想,这是思想革命化改造机制面临的时代性实践性困境。脱离历史条件的共产主义道德教化往往意味着普遍的人情人性挣扎。从“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道德回归改革时代的“公私分明,先公后私”成为历史的必然。普通女干部的心灵史,透视出革命意识形态社会动员与思想整合的效能及其实践困境,也为社会主义阶段建构真正植根于人心的国家意识形态提供了有益的反思与历史启示。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国家意识形态思想革命下放干部女性心态

作者简介:

吴家虎:1981年生,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农村基层党史、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研究。在《党史研究与教学》《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现代化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文章目录
·在劳动中锻炼和改造是一个深刻的思想革命
·“红在农村、专在农村”的号召与忧虑个人工作前途的迷茫
·“以社为家”与眷恋小家的思想纠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