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土改右倾”与反“地方主义”关系之再检视——以海南陵水县土改问题为中心的考察(1951~1952)

作者:
李坤睿 LiKunrui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1.37 MB
报告字数:
19494字
所属图书: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6年第1辑[总第3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一般认为,1952年第一次反“地方主义”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对土改政策的认识出现分歧,用当时的术语来说,即“土改右倾”。不过,在广东省海南区,成为运动整肃主要对象的陵水县4位县级领导人并没有被指为右倾。尽管陵水县1951年上半年第一期土改较为温和,但到了第二期、第三期土改,频频出现过“左”表现——在1951年下半年,虽然经济斗争状况不佳,但陵水县政治斗争之激烈,使人们很难将其与同情地主、和平土改联系在一起;到1952年上半年,陵水县的斗争又呈现了更为“左”倾,或者说更为“深入”与“放手”的趋势。因此,在1952年夏海南区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中,陵水县领导人并未被指为“土改右倾”。陵水县的情况实际上是整个海南区的缩影。在海南区一级的反“地方主义”整队中,土改并不是重点议题,被指存在“土改右倾”表现者更是寥寥无几,而海南区正是此次反“地方主义”的重点地区。因此,对于土改政策分歧与反“地方主义”之间的关系,似有反思与商榷的余地。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关系土地改革反地方主义右倾

作者简介:

李坤睿: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讲师。

LiKunrui:

文章目录
·绪论
反“地方主义”前的陵水土改
  • (一)第一期土改 和平分田,运动沉寂
  • (二)第二期土改 斗争过火,上级纠偏
  • (三)第三期土改 一边纠偏,一边“左”转
·反“地方主义”时对陵水土改的评价
·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