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精准扶贫
作者:
陈奥阳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27页
报告大小:
1.79 MB
报告字数:
23650字
所属图书:
中国精准扶贫经验的理论阐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8.115-141
李钢
秦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提出和相关战略决策部署,创新了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精准扶贫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为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实践和典型案例,从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两方面具体阐述了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对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影响机制:一是,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强了贫困地区与经济中心的互动联系,加快了更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还有效带动了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非农就业渠道、增加了家庭收入,为贫困地区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二是,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贫困地区人口的健康、教育等人力资本水平和可持续获得收入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其脱贫信心信念和脱贫内生动力,从根本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
关键词:
新兴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
生产能力
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
陈奥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设施发展与包容性增长。
相关报告
智慧城市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论析
生态城镇化下的湘南工业园区开发
青海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报告
泰国减贫项目实施情况简要报告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聚合点滴,创生无限
东盟的中心地位与海上争端
“十三五”怀化市脱贫攻坚研究报告
干乍模式有特色 带贫减贫显成效
陕西精准扶贫脱贫的成效、挑战与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文章目录
·
基础设施发展对减贫扶贫效应的文献综述
经济基础设施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机制
(一)农田水利类基础设施
(二)信息通信类基础设施
(三)交通运输类基础设施
(四)基础设施发展的综合效应
社会基础设施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机制
(一)医疗卫生类基础设施
(二)文化教育类基础设施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