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创人员>详情>

李钢

  •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

    祖籍贵州省思南县,1973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199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2005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学人》编辑部主任。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中文论文H指数为17,论文及著作总被引用量超1000余次,收录在Econlit中的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

  • 图书
  • 文章
  • 中国精准扶贫经验的理论阐释
    李钢 主编 ; 秦宇 副主编 2021年08月出版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在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骄傲的,是人类包容性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发展理念具有包容性增长这一根本特征,也是中国能够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原因,但理念还只是理想,要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仅要付出巨大艰辛的努力,而且必须有合适的理论作为理想落地的指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持续的人力资本相对超前的投入使得中国经济实践取得巨大成功,为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本书从理论视角和实践经验两方面论述了中国精准扶贫取得巨大成功的深层经验,将人力资本相对超前投入的理念贯彻始终,结合制度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产业扶贫、绿色生态发展、社会保障机制等因素,分析了中国能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原因。
  • 中国产业扶贫进展与展望
    2021年08月 出版
    产业扶贫是中国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和贫困地区同步小康的关键举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产业扶贫深受学界和社会的重视。本文首先回顾了“十三五”期间产业扶贫发挥的作用:一是产业扶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带动了中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二是产业扶贫为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使贫困人口可以实现当地就业,不仅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幸福感;三是产业扶贫促进了农村基础生产设施的改善,改善了贫困地区的道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等;四是产业扶贫促进了扶贫企业自身发展;五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生态改善,使一些贫困地区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其次,在分析产业扶贫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贡献的基础上,对产业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十四五”期间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乡村治理相衔接,完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产业扶贫促进城乡产业互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相对贫困人口参与分配的能力;产业扶贫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产业扶贫发展的政策建议。
  • 四个自信与中国包容性发展
    2021年08月 出版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了绝对贫困;14亿人口的大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值得骄傲的,是人类包容性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试图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中国能消除绝对贫困、初步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原因。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的发展理念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能够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原因;但理念的践行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必须有合适的理论作为指引,正是由于指导中国实践的理论与体制的不断自我扬弃,中国70年的经济实践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正是由于经济70年的巨大发展,人均GDP增长了近70倍,中国的包容性发展才能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我国挖掘综合国力潜力,使中国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得以落实。前三者都是从宏观层面来谈,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从微观层面激发扶贫者与帮扶者的内在动力,是在个体层面促成中国包容性发展实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