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推动文创产品开发亟须破除“身份禁锢”

作者:
阮可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大小:
1.01 MB
报告字数:
2218字
所属图书:
文化决策参考(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首先要解决国有文化文物单位“身份禁锢”,让其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经营文化创意产品。

国有文化文物单位在保证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下,同样可以提供包括文化创意产品在内的非基本文化服务和增值服务。首先不能把公益服务简单地理解为“不收费、免费服务”,不能将“不以营利为目的”等同于“不能营利”。需要认清,基本公共文化产品是“政府买单”的,而文化文物单位中的文化创意产品属于非基本公共文化产品,需要消费者根据自身实力,各取所需,自掏腰包。

目前,全国人大正在征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的意见。在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下,其中有些条款要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互联互通、文化消费预留空间。例如,草案第六十条的规定过于刚性,可能会对国有文化文物单位开发和经营文化创意产品有所限制,在立法过程中,应明确开发和经营文化创意产品不属于以上情形。

关键词:

文创产品“身份禁锢”《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作者简介:

阮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现代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文章目录
·“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等于“不能营利”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应为文创产品开发预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