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北京非遗保护立法的突破契机

作者:
郑长铃
出版日期:
2018年3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大小:
1.02 MB
报告字数:
2629字
所属图书:
文化决策参考(2016)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我们的立法要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为依据,“分类”、“保护”与“再创造”这三个关键词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颁布,我们必须守护和执行它,但是非遗法仍然有我们需要检讨的地方,有待修订。

北京市的非遗保护立法需要从北京的特殊性出发,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有丰富的文化传统积淀,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具有活力的创新性的国际都市,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创造力,各种外来文化形态在北京这样一个大舞台上融合,立法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在传承人的认定方面,很多问题已经非常尖锐地表现出来了,比如团体传承、集体传承,或者机构传承、家族传承等问题,还有文化生态实验区的设立、经费的保障、人才的培养等问题。北京市的立法可以起到纠正其他地方的错误、弥补不足的作用。

关键词: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作者简介:

郑长铃: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目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关键是分类、保护与再创造
·非遗立法需更重视“保护”
·北京的非遗保护立法需从自身的特殊性出发
·非遗保护需超越现代与传统二元对立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