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多元文化与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
朱海龙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14185字
所属图书:
多元文化与中美大学生道德教育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赫尔巴特(Herbart)曾言:“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任何人否认这一点,他对于道德是什么,肯定地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至少在这种地方,他没有发言权。”这段话足以说明道德教育的灵魂地位,它不仅是历久弥新的教育主题,也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化强势崛起的今天,多元文化与价值相对主义等新锐思潮已经冲破了国家和民族、 集体与个人之间无形的心理疆域, 演变成真切而又紧迫的道德教育命题。
关键词:

课程道德国外研究CNKI

作者简介:

朱海龙:新疆塔城人,博士,副教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道德心理与文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市社科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Ethics in Progress Quarterly、《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江淮论坛》以及权威报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译著《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男 所属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合作导师:李培林 在站时间:2011.12~

文章目录
选题来源及相关研究综述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回溯国内研究
  • 1.1.3 审视国外研究
研究的内容和难点
  • 1.2.1 理论探索与实验设计
  • 1.2.2 当前困难所在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创新
  • 1.3.2 多视角理论研究
  • 1.3.3 研究方法创新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1.4.1 理论基础的梳理与凝练
  • 1.4.2 实践中的合理借鉴与运用
  • 1.4.3 探索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的可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