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通过三个故事——救小孩、救嫂子、救父亲,以及两种分析——救天下、救自己,阐释并敞开了“救”的哲学。特殊情形下,生命第一,人性第一,人人都应该救别人。一般情形下,修身养性,做好自己,才有能力救别人、救天下。救自己是内圣,救别人、救天下是外王。孟子“救”的哲学既是外王的政治哲学,更是内圣的心性哲学,实质是以内圣统摄外王的道德理想主义,具有深邃的理论价值与真切的现实意义。只要理想社会尚未来临,人们就永远走在“救”的路上。
道德孟子救
杨海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孟子研究院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审,兼任中国孟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孟子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著有《心灵之邀——中国古典哲学漫笔》《浩然正气——孟子》《化蛹成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断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侧重孟子思想及孟学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