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中国民主话语对西方民主话语的批判与超越

作者:
李海青
出版日期:
2022年11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001.17 KB
报告字数:
19141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第六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民主话语又经由大量西方政治学、法学理论等的译介在国内流行开来,国人较长一段时间内基本扮演着单纯学习者、被动承受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民主话语及其内含的价值与思维影响极深,甚至内化为某些人的无意识。这样一个过程尽管有助于打开视野、吸纳提高,但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群体精神被殖民化的问题。在此意义上,当前中国民主话语建构进程中尤其需要对西方民主话语进行一番彻底的反思批判,对中国自己的民主实践进行一番总结提升。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此已展开相关研究,本文也是在此方面的一个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话语体系批判超越中国民主话语西方民主话语

作者简介:

李海青: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直机关第八届青年岗位能手,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研究。先后出版《百年大党: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等个人独著14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与省部级课题多项,曾4次获中央党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文章目录
西方民主话语的实质
  • 1.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
  • 2.等级普世的思维方式
  • 3.强势资本的利益追求
中国民主话语的内容框架:“五位一体”
  • 1.民主的具体国情论
  • 2.民主的政治特色论
  • 3.民主的国家能力论
  • 4.民主的领域过程论
  • 5.民主的实践功能论
中国民主话语的主要特点:内生性、人民性、完整性、吸纳性、时代性
  • 1.话语的内生性
  • 2.话语的人民性
  • 3.话语的完整性
  • 4.话语的吸纳性
  • 5.话语的时代性
·中国民主话语的价值意义:解决中国问题、解构西方话语、体现世界潮流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