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他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思想纠葛是一条中心线索。这其中,马克思对作为这一派别哲学基础的“思辨哲学”的分析和批判尤显重要。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多关注马克思就“现实的苹果、梨、草莓、扁桃”与作为“一般观念”的“果品”之间关系的纯学理分析,鲜有论者涉及马克思结合特殊语境和具体个案进一步展开的分析。而事实上,从《神圣家族》来看,马克思对“思辨结构的秘密”的揭示,并没有停留于抽象的说教和纯逻辑的推理,而是借助青年黑格尔派成员塞利加·维什努(Szeliga Vishnu,此为笔名,原名Zychlinski Franz,1816~1900)对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完成的,思路及其论证都极为具体、形象、生动。梳理和甄别这些内容和细节,有助于我们完整把握马克思对“思辨哲学”的结构性解析。